作者:何亮
“傩”, 源于古代原始的崇拜意识,孕育于新石器时期,萌生于夏商,成形于周,是华夏最古老、最重要的民俗文化象征,历经三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隐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后来演变成兼容祈祷与逐疫的民间艺术形态,傩戏、傩舞、傩面具都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傩面、傩舞、傩庙被公认为萍乡历史文化的“三宝”,萍乡的傩文化三宝俱全,被誉为"中国傩文化之乡",湘东历史上为傩文化发达之域,2006年,湘东区傩面具雕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当地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非遗活动,传承着古老的文化。
作者:张新纯
锣鼓敲起来,傩舞跳起来
在热闹的锣鼓声中
傩舞队在村子里穿梭
傩舞队员头扎红头巾
戴上傩面具、身穿傩服
走村串户跳起傩舞
祈福纳祥
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
吸引着大家前来观看
孩子们则是最开心的
跟着队伍
从村口到村尾
一路跟随,走家串户
看傩舞,吃年果子
吃、看两不误
头戴傩面具的演员
表演粗犷豪放
舞姿步伐古朴
鼓点锣声合拍
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动作
用魂灵之舞煮沸了血和身体
极具原始舞蹈风格
展示出一代梦幻雄风
傩舞当中最为经典的
当属钟馗捉鬼、大子双刀、头阵、赵公等
充分展示了“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的地域民俗风情
傩面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赖明德
傩面具省级非遗传承人 赣鄱工匠 彭国龙
傩面具省级非遗传承人 陈全富
与热闹动态的傩舞相比
傩面具则是一种更为肃静安然的存在
湘东历代从事傩事活动
十分讲究傩面具
麻山傩面具更是曾多次参加在北京、广州、河北等地举办的展览会
傩独特古朴、神秘悠远的艺术意韵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被誉为“中华一绝”、“民族奇葩”。
面具为香樟木所雕
大都加上油漆彩绘
刻划出粗犷朴拙、庄严华丽的艺术形象
湘东傩面具雕刻技艺古老精湛
注重对人物性格的深层刻画
以刀代笔,综合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技法
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性格塑造
从而展现人物骠悍之美、凶猛之美、狰狞之美、刚烈之美、英气之美
一张张傩面雄奇威严
眼珠欲喷眶而出
炯炯目光的背后保持着荡漾的热血
涌动一股原始的气息
像一个个毫不畏惧的斗士
傩面的爱与恨从工匠雕凿的遒劲线条中放射出来
灵魂忽然清亮
平铺出无波无浪的宁静
脸变成丑恶的面具
隐去真实的五官
躲入一个安全的屏障
挡住了怯懦的心
就换了一段人生
丑恰是傩的美,恶恰是傩的善
让人不由心生好奇、敬畏与虔诚
在湘东这片热土上
古老的傩文化焕发着新的生机
通过对傩面具进行一系列的开发和保护
傩文化中的人物化身为颇有特色的文创产品
当古老严肃的傩面具
邂逅可爱无比的Q化操作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嫁接
玩偶娃娃、布包、钥匙扣、微信表情包等
一大批文创产品
既迎合了大众的审美
也让傩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
更加鲜活起来
重新回到群众身边
作者:邓福生
古老的湘东傩文化
揭开了历史的封条
从恢宏的历史中走来
在一条翻滚、幽深、闪烁着幻象的河中
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翻过时空的叠嶂
唤醒和激活了
散落在文化版图上零星的记忆
让我们触摸动人朴素的远方
倾听远道而来的脚步和碎碎的老话
傩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走来
渐渐走近百姓的日常
愈加灵动、鲜活
......
供稿:区文广新旅出版局、区文化馆、腊市镇
编辑:邱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