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鄣城遗址
(2020-11-23 13:29:12)
分类:
地方文史
宋人诗曰:“吴越千里广,故鄣临上游,江山号天险,人物自风流”。故鄣城作为浙省郡治之始,承载着湖州厚重的人文历史,设郡之初,故鄣(或鄣郡)的管辖范围东至溧阳,西至安徽黟县,北界长江南京以南,南至新安江以东,雄据江左浙右。
西汉后郡治迁移,故鄣降为县,其地仍十分广阔,约包括今天安吉,广德,长兴一大部。历史上安吉号鄣南,长兴号鄣北,广德曾称“故鄣之墟”。故鄣名城,人物文献,不绝于史册,而遗址何在,史书上都语焉不详。一般史书都记载在长兴西南八十或者一百二十里,安吉安城西北十五里,大体即在古晏子乡。晏子乡原属长兴,明弘治年间随顺零,荆溪两乡割属安吉,地在今天安城西北,古城村,良朋村,高禹一带。今安吉对古城村周边进行了大量考古挖掘工作,发掘了龙山古城遗址,墙山上遗址,窑山遗址,三处鼎立,遗址中心龙山古城遗址位于九龙山南麓,并在周边龙山,上马山,笔架山发现大量春秋汉代墓葬。报告指出古城遗址中心即是晏子城,也就是故鄣郡城遗址,并立鄣郡郡治碑。至此,悬疑千年的故鄣城址似乎终有定论。 史书记载今安吉西北古晏子乡一带有五处古代城址,即晏子城,故鄣城,西汉吴王刘濞大骑城,小骑城,孙权后府城,五处遗址无有确考。今安吉龙山古城遗址经考古人员辛勤工作,发掘三处,成果可嘉。然而以今天龙山古城遗址为晏子城,大骑城,小骑城,尚有可能,指其为故鄣城遗址,我以为考虑不够谨慎。
中国古代城池选址非常讲究,普通人家修房建院都要请风水先生看风水,何况建城。春秋时期,无论伍子胥建阖闾城,还是范蠡建会稽城,都是“象天法地”,极尽风水之能事。尤其是范蠡更是说服勾践把原处会稽山的都城搬迁到平原地带,营造新城,提出“处平易之都,据四达之地”的思想。今古城村城址南面九龙山,城南即是丘陵山地,城北是广阔的平原水乡。坐南朝北,偏居一隅,且开城门在南,东面开一水门,而北面人烟稠密之地却无门,很明显这和古代城池选址理念相违背。古人立城,风水上讲究南有屏障,北有靠山,左青龙右白虎为最佳,同时必居江河交汇,交通要冲之地。如湖州立城,因九县之水下注于此,形势天然。安城立城,左青岘,右玉磐,苕溪环绕,前对天目浮玉诸峰,后靠笔架山,均属于形胜之地。再看龙山古城遗址,僻在山麓,又不临大江大河,交通要道,其位置并不中正。要是范蠡再世,不知有何感想。
作为越国西部重镇,我甚至怀疑范蠡也参与了故障城的营建,理由是附近的泗安有范蠡塘的古水名遗存,范蠡是极有可能到过这一地区的。故鄣城地扼吴楚交通要道,作为吴越西部屏障,如果城址在古城村,地处偏远,又不临交通要冲,如何能起到御敌作用。何况考古发现古城只沿用到两晋,而故鄣城一直到唐末还存在。南北朝时期应该是故鄣人文最辉煌的时期,而古城堆积层只到两晋,未出土南朝的文物或居民生活器物。显然,故鄣城不大可能在古城村。
要探究故鄣城址,历代相传,大体方向不会有错,如何再定位细一些,我们希望通过唐高僧皎然的一首诗找到蛛丝马迹。皎然(730-799)是唐后期湖州名人,茶圣陆羽的领路人,颜真卿好友,生活年代大约在盛唐转衰时期。皎然有诗:<兵后早春登故鄣南楼望昆山寺白鹤观示清道人并沈道士>:“新阳故楼上,眇眇伤遐眷。违世情易忘,羁时得无倦。春归华柳发,世故陵谷变。扰扰陌上心,悠悠梦中见。苍林有灵境,杳映遥可羡。春日倚东峰,华泉落西甸。钟声在空碧,幡影摇葱蒨。缅想山中人,神期如会面。” 这首诗写作年代当在安史之乱以后(公元763年),皎然老年之时。某个春日皎然登上故鄣城南楼怅然远望,伤怀故友,遣情于佛道间。其时山河变故,故鄣建置已废,安吉已从孝丰迁到安城(公元738年)。这首诗的可贵之处是无意间为后人透露了一些故鄣城址的信息。一,通过该诗可以基本否定故鄣城址在泗安或者其他地方的说法,在泗安是看不到昆山寺和白鹤宫的,不可能对其景物进行描写。二,从诗名中我们得知直到唐末故鄣城废城仍在,甚至有一个南城楼可供游人登临远眺,龙山古城挖掘报告古城只使用到晋代,不可能是故鄣城遗址。三,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得知从故鄣南楼可以望昆山寺和白鹤观。考察昆山寺白鹤宫地址,可以探寻故鄣城址。
先考证下昆山寺,昆山寺建于南朝刘宋间,据安吉县志记载该寺原在昆山乡,唐时从昆山乡迁移到安城西面的玉磐山,皎然赋诗时,已迁到玉磐山上。清代民国的安吉县志在昆山乡又记载有昆山寺,当是后来复建,显然,无论昆山寺在昆山乡还是玉磐山,都无法从龙山古城遗址南城上望见。故鄣城必另有他址。再说白鹤宫,嘉泰吴兴志记载”严真观在安吉县西北,世传古白鹤宫基,崇宁中复建为真君观。政和八年赐额”。万历湖州府志记载严真观“西庑有横碧枕流二轩。尽见四面安吉长兴诸山”, 宋代时白鹤宫已改名为严真观。清代同治安吉志又载西亩湖:“西亩湖亦五湖之一在州北安福乡,去城可二里,里溪之水上从严真观后进焉,入四亩圩灌田可六顷余,仍绕而北经汤家桥归里溪”。今汤家桥旧名犹存,四亩圩也痕迹可寻,可知严真观位置约在安城以北两里,里溪之侧,汤家桥之南。显然从龙山古城遗址也是无法看到严真观的。皎然从故鄣南楼能望见白鹤宫,即严真观,那么从严真观也必然能看到故鄣南楼。严真观的位置是识别故鄣城的重要线索,所以有必要再反证下严真观是否确在此地。安吉县志记载的安城北两里处正位于安吉盆地簸箕口,从安吉南面群山环绕处行到此地,视野逐渐开朗,除北面有低缓的笔架山外,西北正可望泗安诸山,东北可望长兴诸山,又里溪在西,西枕清流,正合“西庑有横碧枕流二轩”之意。皎然诗“春日倚东峰,华泉落西甸”,也恰好描写了严真观西边李王山多泉水的地貌。我们可以亲身来到严真观旧址,跟皎然和尚来个穿越千年的对望,看看故鄣城南楼在哪里。也可以借助卫星图。从严真观向西北眺望,受西面李王山和北面笔架山阻碍,视力所及范围大概东到笔架山西麓,西到兰田村,晓觉寺,中桥湾一线,故鄣城当在此视线范围内。显然,龙山古城一带并不在可见范围内。兰田村有窑城遗址。但考古发现西汉初年已经废弃,不可能是城址,感谢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晓觉寺建于南朝齐,附近也不可能是城址,显然适合建城地方当在兰田村以北,中桥湾,李家场,太宁村,北到下城这块区域。下城,其名可能正是故鄣城遗留。不知道考古工作者是否有这一带进行考察。相对于周边上马山,笔架山,龙山发现的大量古墓葬群,这里正处于中心点,恰好是人类活动区,居住区。
如果能确定笔架山以西,良朋以东,沙河以北,泥河以南区域为故鄣城遗址,我们再看看这个城址的合理之处,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格局。中国古建筑离不开风水,考古也不能离开风水。从风水来说,从此处东望笔架山,南部高昂,北部低卧如游龙,正合东方青龙之象,西部稍偏南有牛头山静卧,形如西方白虎,南对九龙山,九龙来朝,又北望龙山,真正是个风水宝地。沙河从西南来,绕城南,再绕城东汇入浑泥港,沙河曾发掘出两斤重的汉代网坠,古代曾经是条水深适合行船的大河。泥河在城北,向东汇入浑泥港,出梅溪村沟通西苕溪。泥河上流现在是天子湖水库,这里再往上游可以西通安徽广德,此河道阻塞已久,然而在广德河道遗址犹存。浑泥港下游即是东汉时邸阁山,故鄣屯粮之地。现在明白为什么粮仓会建在这个角落,原来此地经浑泥港上游直通故鄣,再出今天子湖水库通往广德,郎溪,芜湖,直到长江。浑泥港是一条横贯东西的重要的运粮运兵要道,很可能是一条重要的古代运河,可惜阻塞已久,后人都没有重视。这条河道的阻塞或许是故鄣之废的一个原因。此外,三吴水系考,安吉县志还记载一条故鄣港,县志直接说故鄣港即”旧故障城在焉”。县志载晏子乡有九龙南溪,汪家溪,故鄣港,都是由西向东经垄坝汇入里溪,九龙南溪即是经过古城村的一条河道,故道尚存,故鄣港在其北,显然是沟通故鄣城和西苕溪的一条河道。龙山古城遗址沟通的水道恰好是九龙溪,并不是故鄣港,再说一遍,龙山古城不是故鄣城。
现在再看这个故鄣城,山环水抱,形势壮阔。北控浑泥港,控制西出广德,北出泗安的水陆要冲,西南可控制鄣吴,孝丰一带出山要道,东南方向可控制西苕溪出口,东面通过西苕溪沟通吴越腹地。故鄣城唯有设在此处,方能与广德,泗安三镇鼎立,互为犄角,牢牢控制这条吴楚通道。最后说说晏子乡五个城,除了故鄣城,还有晏子城,大骑城,小骑城,后府城。我猜想现在古城村的那个城址可能是西汉早期吴王刘濞所建的大骑城,吴王养马所在,因此城只开南门,东门有水道,面向九龙山麓,适合牧马,考古挖掘并没有挖出有价值的人类遗迹,倒是隔壁的山墩遗址挖出大量人类生活遗迹。此说纯属猜想,请考古工作者不要生气。墙山上可能是小骑城。窑城可能是晏子城,此城最为古老,城池虽小,城墙厚,有宽阔的护城河,地处平原,疑是一处更注重生活娱乐的城池,和民间丞相基的说法也相符,因为晏子的官职在民间看来就是丞相。至于后府城,根据名称必在故鄣城以北,孙权所筑,此城的目的加强对浑泥港水道的控制,以保证后方邸阁粮仓的安全,故此城应在故鄣城西北靠近高禹处.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收藏
┊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妙西沈家本墓重修时的照片补记
后一篇:织里书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