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道。肝内胆管起自毛细胆管,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及肝内部分的左右肝管。肝外胆道由左肝管和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以及胆总管组成。胆道系统类似于树状结构,肝内胆管是上面的树枝,肝外胆道是下面汇合在一起的树木,而胆囊呈梨形,属于树枝与树木之间向外延伸出来的囊状结构,胆囊露出肝前缘的部分叫胆囊底,体表投影于肋弓、右侧腹直肌外缘的交界处。
胆汁由肝脏分泌到肝内胆管,最终汇合到肝外胆管进入胆囊,先储存、浓缩于胆囊中。在进食以后,胆汁会从胆囊排放出来,经过肝外胆管到达十二指肠,作为消化液消化食物。胆汁主要功能为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类食物消化、吸收。整个胆道系统的胆汁流向非常重要,若发生相关流向被阻断,则会出现胆道系统问题,比如引起胆汁淤积、胆道梗阻等,进而发生胆汁反流入血,最终出现黄疸、肝功能损伤症状,比如眼黄、尿黄、皮肤黄等表现。此外由于胆汁需要靠肝脏疏泄功能,一旦其功能失常,通常会影响胆汁的分泌、排泄。